查看原文
其他

麻花二作《驴得水》,到底硬不硬?!

2016-10-29 二萌 看电影看到死



看死君:上上上周,我们鲸鱼观影小队受邀参加了开心麻花喜剧《驴得水》的看片会,内部褒贬不一,就此还争论得特别激烈。


比如我们陆老师看完觉得一般,豆瓣打了三星,短评如下:1.驴得水,夹紧了别闹!2.电影感欠佳,但解读空间挺大,剧作上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台词很污很野,红白喜事连番闹剧有点趣味。3.结尾似乎有删改,整体远远可以更好。


相比之下,我们二萌却非常喜欢《驴得水》,她甚至不怕被骂,还为此熬夜写了个长评,大家不妨来看一下。按她的话说: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欢驴得水,然而很抱歉,我就是他们说的少部分给好评的人,对的我不止给了好评,我还写了一篇文章。




作者| 二萌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引子:参加驴得水首映这件事,我本来是不知道的,当天陆大叫上了我们鲸鱼观影小分队一起去参加《圆梦巨人》首映礼,结束之后问我们接下来还有一场有人一起去吗?我看了一下,时间结束也赶得上末班地铁,开心麻花出品,海报还挺喜庆,就心说那去吧。嗷,说这些废话只是想告诉你们,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了解他讲的啥,只知道是个喜剧。

 

进场之后,不清楚是制片还是宣发背着个包跑进来介绍这部电影,说了一些话,大意是话剧演了很久,经历很多困难才能把话剧改编成电影,并且强调这部电影的上映不易。当下就和朋友吐槽了起来,哪部电影上映都不容易,爵迹也不容易啊。

 

看完《驴得水》才发现,是真不容易。

 


故事简介:民国三十一年,孙校长带着三个老师和他的女儿,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教学,图什么呢,为了实现“伟大的教育理想”!穷啥不能穷教育,他们虚构了一个英语老师“吕得水”以向教育局多领一份薪水,用以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生活。而这个吕得水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头驴,孙校长的女儿孙佳每天就牵着驴运来维持他们生命的水源。主角本来就活得不容易了,某一天,教育局特派员指名要来视察这个“驴”老师的时候,一切的矛盾和故事由此开始。

 




不知道应该说感谢前身话剧的沉淀还是说电影依旧摆脱不了话剧的电影,影片开头光靠几句台词就把四个主角的人物性格、特色展现的一览无余。忠厚、透着长者睿智的校长、过于刚直的周铁男、精明世故的裴魁山和笑声爽朗,眼角眉梢却流露风情的张一曼。

 

一直到第六个人物:铜匠出现之前,这个世外荒野被塑造成了一个理想国,这里的人为了教育理想而奋斗,他们自诩知识分子,在这个桃源里,大家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奋斗,为此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桃源里,除了有理想,还有爱情,裴魁山和张一曼、孙佳和周铁男,若有若无的情愫;加上宛若塞外的风光,还能更美好吗?

 

不能了。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而《驴得水》就是一部悲剧到了骨子里的喜剧,从铜匠出现开始,就为所有在之前铺垫的美好埋下了分崩离析的种子。

 

驴得水设置了一个很有趣的背景,民国,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一个人假扮一头驴,但过程却很残忍。特派员第一次出现前,校长捡回来了铜匠,张一曼睡服了铜匠假扮驴得水,看似好像挽救了这个理想国。




实则当夕阳西下,裴魁山以一种他这样的精明小人不该有的样子装逼的站在山头,余晖里只剩他一个黑漆漆的身影,而他的耳边,是他心爱女人在别的男人身下婉转娇吟之声,那个时候,我心想,他完了。他不再是那个对着张一曼说我要娶你的裴魁山,而是毒日头下,穿着貂皮大衣的裴魁山,与孙校长争执道:凭什么要用集体的利益绑架我个人的利益?

 

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为了美好的教育事业,这一群背负着劣迹的人在这样一个美好愿景的推动下,一步步的对现实退让,一步步的妥协,一步步的丧失自己的原则和道德。他们的悲剧在于错把理想当成了信仰,理想是达到目的,而信仰则有底线,他们的自我妥协把他们从好人变成了恶棍,变成了戕害同伴的凶手。

 


 


污力滔天,幽默十足

 

没错,海报上确实写了开心麻花四个字,电影定位确实有喜剧两个字,开头也确实把我笑着了。

 

可是!好好的车怎么说开就开了!少儿不宜啊喂!


“我来睡服你”是什么鬼,嗯,我一定是理解错了,要不就是字幕错了。


“长短”问题、“时间”问题啥的,你们一定是在说上课吧?


一曼姐你眼神儿有点儿不对啊,一定是昨晚没睡好眼睛干涩。

...........

 


《驴得水》就这样以一种好单纯好不做作,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一点都不一样的清奇画风征服了我和当时所有的在场观众,大伙儿集体默契的会心一笑。包袱抖的自然利落,没有堆叠,且有新意,特有的呜呜呜小火车引人入胜,堪称全程无尿点。

 

电影结束我都忘不了张一曼眼角眉梢流露着风情说:硬不起来的样子。电影为了应付前来调查的特派员,用铜匠冒充驴得水,而真正的驴得水则不停穿插在剧情中出现,呈现一种《钦差大臣》式的黑色幽默。

 


人物饱满,演技在线


话剧的表演形式和电影差别很大,采用了纯素人(除周铁男)原话剧班底可谓是导演的一招险棋,但这个事实证明,这班对作品有着深刻理解的演员把一个个角色都诠释的丰满个性。


据导演周申说,驴得水的创作方式是编剧立框架,演员填血肉,有的情节在最初剧本中本身是没有的,比如张一曼剥蒜然后把蒜皮飘起来像下雪一样这一幕(话剧中任素汐跳脱开剧本把撕碎的账本飘上天空就是她自己的无意之举),使得张一曼除了性感开放之外,多了一丝单纯可爱。

 


任素汐塑造的张一曼是本片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她身着旗袍,身姿曼妙,笑声爽朗,自由散漫,没有功利性,所谓利益和美好未来对他来说只是一张废纸。


裴魁山也不禁说道,一曼就像个孩子。她明媚而烂漫,她可以说是影片人物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秉持着善的人,她“睡服”铜匠是为了学校,她羞辱铜匠还是为了大家,她不受道德伦理的约束,当她的放荡为其他人所用的的时候,没有人指责她,然而当她被攻击的时候,放荡成为了他们攻击的武器。



 

在我写下这些关于张一曼的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仍能清晰回响起她穿着开衩旗袍,烫着彼时最时兴的小卷儿,翘着腿,坐在板凳上,剥着蒜头,唱着歌,笑意止不住。


“我要美丽的衣裳,为你贴花黄。这夜色太紧张,时间太漫长,我的情郎,你在何方。眼看天亮…”

 


尖锐的社会问题和戏剧冲突

 

脱胎于戏剧的驴得水保留了作为戏剧的特色,极致的矛盾和冲突。

 

张一曼,他人眼里的娼妇婊子,但内心却单纯善良,她有干净的灵魂和不羁的欲望,而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是她房屋中张贴的黑白电影海报,她虽外表放荡然则内心追求爱情向往浪漫。

 

过刚易折的热血男老师周铁男,前一秒还是“有本事你打啊”,子弹擦过就秒跪求饶“我错了”,直到最后甚至变成了“连狗都不是”。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裴魁山,因爱生恨,最后变成了利益的走狗。

 

为了美好理想不断忍让的老校长,为了美好理想一直努力,作为一个老好人,却利用铜匠和一曼,甚至在无形中却成为了刽子手。

 

单纯敦厚老实的铜匠在遭受羞辱之后一步步的报复,甚至变得贪婪。

 


在电影里,他们前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性格差异,然而深思之后,原来,这就是人性啊。

 

为了圆一个谎,结果撒了一个更大的谎,最后事情走向了不可控的方向,驴得水是驴得水,也是吕得水,是人也是牲口,然而无论是什么最终也死了,而主角们默默的完成了从人到牲口的蜕变。

 

教育局特派员欺上瞒下,贪污腐败,官场作秀,形象工程,这些自是不必言说,即使到了今天也依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那句:“知识分子有脾气我知道,但我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我不清楚导演的野心,也就不好妄加评判这句话说了什么。

 

影片的最后在一阵激越的音乐声中切换着葬礼和婚礼,孙校长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一切只会越来越好,彼时一阵枪响.......

 

 

荒诞、戏谑、紧凑、犀利、黑色幽默,诚意满满,但影片整体想要表达的内容过满,架构还是没有跳脱出一个话剧的背景框架,无论是故事还是整体的画面风格,配乐都过于话剧,电影感太弱,简直就像是把话剧搬上荧幕,代入感不强。另,私以为驴的这个意象可以更加丰满,影片太过弱化。不过这么污,这么黑色,这么荒诞,这么民国的电影,上映确实不容易。


当然这部作品作为电影有很多缺陷,正如我所说到的,但是既然连其他烂片诸如某迹都能收获上亿票房,我想不明白有什么理由阻止我花个几十块钱去证明我是个还稍微有点内涵的人。




科普:电影背景是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


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相持与转折阶段。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7月至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展开了整风运动。

 

这一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千万人流离失所,约300万人死难。蒋介石在1943年4月11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河南灾区,饿殍载道,犬兽食尸,其惨状更不忍闻。天呼!若不使倭寇从速败亡,或再延长一二年,则中国势难支持。余将不能完成上帝所赋予之使命矣!奈何苍天上帝,盖速救我危亡乎?”


倭寇侵华当属首因。大片国土沦丧,民国中央政府虽然开展了部分救灾行动,但军事和战争无疑排在第一位,征缴军粮不顾民情;地方政府无所作为,没有建立完善的救灾体系;国军不恤民情,自顾不暇,只顾自肥;生产力低下,社会和民众自救无力。



作者| 二萌;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ChrisKirk



【 近 期 热 文 】


这部电影凭什么成为科幻片鼻祖

东京电影节最值得关注的杀手锏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的心头肉

惊奇!这位导演拍限制级有一手

天秤座导演:从阿莫多瓦到李安

我们是两个正准备通奸的陌生人

黑处玄机!王一淳导演十佳片单

脑洞!屎尿屁手把手教你小清新

春梦!好像和这个导演一起叫春

绝了!这个评委会主席选得有趣

世界醒了!七个鲍勃迪伦玩摇滚

【 最 新 活 动 】

这位日本插花大师,拍片也传奇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麦田电影院|看图猜电影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